2004年初,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。历史记载最早的足球运动是“蹴鞠”,起源于2300年前。 2006年5月,蹴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蹴鞠是一项不受场地限制、灵活无限制、可玩性极高的团队运动。因此,它自诞生以来就很受欢迎,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。
蹴鞠的起源
关于蹴鞠的起源,说法不一。相传黄帝打败蚩尤部落后,俘获了蚩尤,掏出他的肚子,把头发塞进去,给士兵们当球玩。之后,战斗胜利后,将敌人的胃切下来,当作球来玩,作为娱乐项目,以展示军队的战斗力。 ;不过,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,事件的真实性无法考证,所以这种说法只能算是传说。
据史料记载,早在战国时期,齐国富都临淄人民就广泛练习蹴鞠。它是社会上流行的娱乐活动。
据史料记载,这一时期蹴鞠主要流行于齐国都城,被称为“踏鞠”。蹴鞠的结构很简单,多用兽毛缠成球状。由于它不需要技巧,也不需要特殊场合,所以可以在大街小巷表演,大家的参与度很高。是老百姓饭后的休闲活动。
汉代蹴鞠:第一个发展高峰
随着动乱的结束,汉朝恢复休养生息,经济文化迅速发展,迎来了古代蹴鞠运动的第一个发展高峰。蹴鞠习俗由民间传入宫廷。皇室成员也开始喜爱蹴鞠运动。他们把斗鸡和蹴鞠作为常见的娱乐项目,并喜爱蹴鞠和斗鸡。比如汉武帝也喜爱蹴鞠。他不仅热衷于参加蹴鞠运动,还喜欢观看蹴鞠表演。他在宫中养了一批蹴鞠技艺高超的随从。
由于宫廷贵族的喜爱,蹴鞠舞甚至得到了发展。舞者身着长袖,用双脚随着音乐做出不同花式动作。球在几个人的配合下灵活移动。它类似于今天的花式足球,是一种纯粹的娱乐活动。
此外,还有对抗性蹴鞠比赛。由于汉朝长期在边境经常受到匈奴的骚扰,时刻警惕其入侵,所以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军事训练。蹴鞠可以作为一项锻炼手脚的运动,可以提高士兵的灵活性、灵活性、速度和耐力。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在征伐北方匈奴时,曾用蹴鞠来训练士兵。
汉军中的蹴鞠比赛已经有了完整详细的比赛规则,而且还有一个专门的体育场“蹴城”,场地呈方形,两侧有六个球门。比赛每方有六名球员和六名守门员。宫廷素养和宫廷礼仪应该更好。场上还有两名裁判。最早的足球裁判出现了,他们可以根据比赛规则公平公正地判定胜负。
但出于军事训练的目的,在比赛过程中,蹴鞠的对抗相当激烈,双方队员互相推、拉、直接碰撞,就像战场上冲锋陷阵一样。
唐代蹴鞠:第二次发展高峰
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发展,蹴鞠运动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第二个发展高峰,蹴鞠的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汉代的鞠整体是坚实的。表面由兽皮或内脏制成,内部填充羽毛或毛发。球体简单粗暴。唐代的鞠的出现与以前的八块皮革拼接成的一团不同。这种皮革缝制使球变得更加圆润。球体内有一个用动物膀胱制成的充气气囊,这就发展成了充气球。这项蹴鞠制作技术的创新使球坚固而轻盈,让蹴鞠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。
唐代蹴鞠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充气技术制成的球。据世界体育史记载,即使是被誉为足球发源地的英国,也是在11世纪才发明了充气球,晚于这种蹴鞠。三四百年了。
随着唐代蹴鞠的发展,蹴鞠的形式也与汉代发生了不同的变化。不是在地上挖洞来进球,进球最多的人获胜;相反,蹴鞠是用两根中间有拉力的竹竿设计和发明的。有一个网,一个类似于现代足球网的球门。球的轻便性让更多的人参与蹴鞠活动,这对于蹴鞠活动的发展和技能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。出现了多种踢法,如双球踢、单球踢、球踢、白踢等。还有球等等。
隋唐时期,经济繁荣,社会开明。妇女受社会约束较少,社会地位提高。随着球变得越来越轻,唐代女子蹴鞠活动也更加普遍。他们能高高踢腿、表演绝技,俗称“百打”。主要有肩、背、拐、打、膝、拍等十多种打法。
宋代蹴鞠:鼎盛时期
到了宋代,蹴鞠运动更加普及和迅速发展。我们从史料记载中得知,宋朝宫廷上至皇帝、权臣武将,乃至上层社会,甚至到访宋朝的外国国王、使节,都热衷于参加蹴鞠活动。不仅出现了专门的商业球和蹴鞠……也就是说,蹴鞠也成为了一种社交礼仪,这项运动在中国历史上达到了鼎盛时期。
宋朝政局比较稳定,国力强大,政府废除了城邑制度。人们生活自由度很高,商人谨慎经营,有力地促进了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。结果,更多的人从农业经济中解放出来,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城镇的体育运动。
据史料记载,南宋临安城内有十多个娱乐行会,蹴鞠也在其中。比较有名的是齐云社,又称“元社”。气韵学会是一个全国性的民间团体,会员来自全国各地。弟子们在俱乐部比拼蹴鞠技艺,交流蹴鞠经验,定期举办各种蹴鞠活动已形成产业,赛制也更加细化。 。
宋代社会蹴鞠产业发展十分成熟,因此出现了不同阶层的蹴鞠服饰。宋代皇帝和男性贵族所穿的蹴鞠袍为圆领窄袖,胸前系丝带。袈裟的下摆系在右臀处,以便练习蹴鞠时肢体能够充分活动。其次,“V”字交叉领和开折领的设计也能在剧烈运动时帮助散热。头部用头巾及其他类似帽子的饰物包裹,以固定头发,防止其掉落,妨碍蹴鞠运动。
参加贵族宴会的男蹴鞠选手身穿红蓝或红黄、色彩鲜艳的比赛服,类似于现代足球队的不同队服,达到对观众的视觉冲击,活跃赛场。气氛活跃,增强了观众欣赏蹴鞠运动的兴趣。
至于民间和宫廷女子玩蹴鞠时,都会将头发高高盘成高髻,方便蹴鞠时转身、头肩撞球。女子表演蹴鞠时通常穿着开衩式的蹴鞠服装,直领开胸,下摆很窄。衣服的下摆留到膝盖以下甚至到脚踝,腰部成一条直线。有的还配有一种金腰带,与蹴鞠服下的衬衫相配。夏季,宋代妇女穿袖短于席的蹴鞠衫。
随着蹴鞠运动的发展,宋代蹴鞠服饰已基本具备现代体育休闲运动服装的一些基本特征,其在色彩、局部造型上的创新也隐约符合现代竞赛服饰。
宋代也有以踢球为生的蹴鞠运动员和蹴鞠艺人。在早濑,蹴鞠艺术家们通过精湛的蹴鞠表演获得报酬。他们通常开设蹴鞠班来收取培训费。此外,蹴鞠也出现在标准化的祭神仪式中。蹴鞠行会都会祭拜受人尊敬的蹴鞠祖先,以表达对蹴鞠的崇拜。
宋代盛行的儒道思想对蹴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蹴鞠时,任何身份的人都必须以礼相待,而仁慈是最重要的。因此,蹴鞠选手更加注重集体,竞争气氛不再浓厚。这给这项充满风险、竞技性的运动增添了浓厚的伦理色彩,极大地抑制了这种竞技运动的发展,制约了蹴鞠运动的发展。蹴鞠已转变为表演项目,社会地位逐渐下降。
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以及文弱的盛行,也降低了蹴鞠的竞争力。当时的人们更加热衷于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游戏,蹴鞠逐渐成为一种技巧性的游戏,并最终成为展示女性美的身体。表现。后来元明清时期汉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压迫,以及宋代蹴鞠比赛制度和目标的变化,使蹴鞠向表演性方向发展,使蹴鞠运动从繁荣走向衰落。
元代蹴鞠:被官场排挤
元代蹴鞠运动在民间仍然流行,但遭到官员的排斥。元武宗仍喜爱观看大臣们表演蹴鞠,曾重赏大臣们。但大臣们却常常谏言,说蹴鞠是一种怪诞淫秽的技艺,会使人失去玩物的兴趣,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。国家就会被毁掉。当地官员也经常发布通告,指责蹴鞠与击球、弹丸、粘鸟等挂钩,都是闲人之作,不值得赞扬。
因此,到了元代,蹴鞠不再像宋代那样盛行,而成为一种杂技表演活动。女子足球已成为社会潮流。出现了女性蹴鞠艺人,在戏剧、散曲、诗歌、剧本中都可以看到她们的身影。这些女艺人大多是青楼女郎,她们展现出高超的技艺来吸引顾客,为前来寻欢作乐的纨绔子弟表演。
元代明朝人关汉卿曾邀请好友到谢关琴楼解闷。他创作了一首乐曲,歌颂琴楼女子的踢腿轻柔、流畅、自然,最浪漫,如蝶飞燕舞,保持高度而不落地。蹴鞠已经彻底沦为青楼姑娘取悦男人的工具,让蹴鞠在老百姓的认知中成为低级趣味,不再受到大家的追捧。
二是家庭内部男女混踢的出现。据元代传世的《蹴鞠纹铜镜》记载,两名官宦家庭的青年男女正在同一场地踢球。旁边有一对丫鬟正在观看比赛,而且还有鼓乐,说明此时男女混合足球也很常见。
明清蹴鞠:逐渐衰落
明代的蹴鞠完全沦为一项娱乐赛事,赛制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不再有门,分为蹴鞠和踢球两种。 Kiju主要靠技术取分,但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,动作丰富,有设计感。因此,它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,是一种花哨的朱球表演。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,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。很多女性也喜欢这项可以表达自己身体姿势的活动。另一方面,蹴球是一种竞争性较低、非对抗性的网络活动。场上的位置都有专业的命名,并制定了详细的比赛方法和规则。
明代的蹴鞠比赛制度比较完善,有相应的比赛规则。队员之间分工明确,不同位置的球员都有明确且固定的动作要求。不再适合普通蹴鞠爱好者,降低了这项活动的普遍性,失去了较大的群众基础,使蹴鞠运动更加普及。削弱。
此外,政府也逐渐禁止蹴鞠。朱元璋称帝后,严禁军中任何蹴鞠行为。凡是练蹴鞠的人都会被砍断双腿。宫廷宴会上不再举行蹴鞠表演,蹴鞠艺人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知名度。清代,满族酷爱骑马、狩猎、射箭、摔跤。他们对中原地区的体育活动进行了改革和严格限制。顺治皇帝甚至亲自下旨禁止八旗士兵和蒙汉军队打石球,使蹴鞠运动的范围急剧缩小。
然而,满汉文化的交融产生了蹴鞠的新形式——冰上蹴鞠。乾隆皇帝是冰蹴鞠的创始人,但冰蹴鞠受到气候和场地的极大限制。冰蹴鞠作为一项盛大的观赏仪式,只能由皇帝一人观看。此外,只有满族人是滑冰好手,蹴鞠技术高超,才能满足此项活动的要求。平民能够掌握的人很少,因此很难在民间开展。
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样,蹴鞠运动在历史上的发展也经历过低潮、高潮、衰落阶段。起源于战国时期的街头,随着唐宋时期的繁荣而达到鼎盛。从朝廷到民间,人人都喜爱蹴鞠。直到元、明、清时期受到儒家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才逐渐衰落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lfcm.cn/html/tiyuwenda/12869.html